摘要:职业教育价值取向存在着理想和实践的分野,随着技术进步和社会生产实践的发展,职业教育价值取向不断解构和建构,在此过程中需要正确把握价值取向的应然状态与实然状态,以追寻理想来加强价值取向的导向作用,以立足实践去区分价值取向的层次和发展阶段,不断实现理想价值取向与实践价值取向的统一。
关键词:职业教育;价值取向;理想性;实践性;统一
作者简介:王军红(1972-),男,河北无极人,河北大学工商学院副教授,天津大学教育学院2010级博士生,研究方向为教育管理与评价、高等职业教育;周志刚(1950-),男,山西人,天津大学教育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教育管理与评价、职业教育基本理论。
课题项目:本文系2011年度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职业教育质量评价体系研究”(项目批准号:11JZD038)的阶段性研究成果,课题负责人:周志刚。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7518(2012)12-0011-04
当前职业教育价值取向存在着社会本位与个人本位、功利性与公益性、合理性与合目的性、职业性与教育性、生存需要与发展需要等现实实践与理想追求的失衡与冲突[1]。因此,有必要重新审视职业教育价值取向,对其理想性和实践性进行反思,以期实现价值取向的科学性与有效性、可能性与可行性的统一。
一、职业教育价值取向的理想性和实践性
价值取向作为价值哲学的重要范畴,它指的是一定主体基于自己的价值观在面对或处理各种矛盾、冲突、关系时所持的基本价值立场、价值态度以及所表现出来的基本价值倾向[2]。职业教育价值取向是社会或个体基于现实社会历史条件和自身生存发展需要,在面对和处理职业教育内部矛盾及外部关系时,对教育价值的内容及其实现手段不断选择过程中表现出的稳定意向或倾向。由职业教育价值取向的定义可知,职业教育价值取向的价值主体既可以是社会也可以是个人,价值取向的影响因素不仅包括不同社会历史条件,还包括价值主体自身生存发展需要,因而职业教育价值取向既具有理想性,又具有实践性[3]。
职业教育价值取向的理想性,是指职业教育价值主体基于职业教育现实实践,着眼对未来的追寻,从主体需要出发的要求和希冀来建构职业教育的应然价值,是通过对职业教育现实实践的背反和超越来追寻价值理想。职业教育价值取向的理想性是由教育的本质所决定的,教育是面向未来的事业,教育是一种有目的的培养人的实践活动,是把受教育者培养成理想的人,这种目的性决定了其价值取向的理想性。
职业教育价值取向的实践性,是指职业教育作为一种人类的社会实践活动,其价值取向必须立足于实践,来源于实践,用实践来检验价值取向的科学性和可行性,离开实践根基、脱离实践活动的价值取向就无从谈起对职业教育实践活动有效的指导和引领[4]。职业教育价值取向的实践性,是由职业教育职业特性所决定的,职业教育的职业特性是指作为教育的一种类型,职业教育直接面向社会生产实践,为社会生产、管理、服务一线培养技能型、应用型人才为目的,在教育内容上围绕职业活动来选择和组织教学内容,在教学方法上强调情境性和操作性。
二、职业教育价值取向理想性与实践性的背离
职业教育价值取向的理想性是对其实践性的背反和超越。实践性要求职业教育立足实践,面向实践,随着实践发展而发展,实践性依据工具理性;理想性超越实践,指向未来,直面人的需求和希冀,理想性追求价值理性。不同的哲学基础决定着理想性和实践性总是存在着矛盾和冲突,在二者不断地背离与趋近的过程中,实现着职业教育价值取向的解构与建构。具体来说,职业教育价值取向解构和建构的过程就是不同价值主体在特定社会历史条件下依据自身生存发展需要在职业教育理想与实践之间不断斗争的过程,职业教育价值取向就是多元主体不断斗争的结果,因此职业教育价值取向具有多元斗争性。其多元性是指现代职业教育的利益相关者不仅是政府和受教育者,还包括行业企业、社会团体、家长及职业教育机构及教育者等,在价值主体上是多元的;同时,不同的利益相关者对职业教育的需要和希冀不同,即使是同一价值主体,由于对职业教育功能价值认识水平的改变,其价值取向的目标和内容也会不断地改变,因此职业教育价值取向的目标和内容是多元的;即使同一主体的特定价值取向目标和内容,其价值实现方式也会随着由于时空条件变化而不断变化。其斗争性是指不同价值主体之间、不同价值目标和内容之间、不同的价值实现方式之间,随着时空条件推移、人们认识水平的提高和社会生产实践的发展而不断地产生矛盾冲突,并在矛盾冲突过程中不断地妥协和调和,价值取向处在不断地解构和建构过程中。职业教育价值取向的理想性与实践性的分野和冲突不仅体现在多元的价值主体之间和不同的价值的目标及内容之间,还体现在不同的价值实现方式之间,其理想性和实践性总是处在不断地背离和回归统一的过程中。
现代职业教育价值取向理想性与实践性的背离,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价值主体上,理想性强调个人本位,实践性主张社会本位。理想性在个人与社会的关系上认为个人优先于社会,强调人的价值实现,个人价值实现是终极目标,社会发展只是个人价值实现的条件,社会为个人价值实现提供条件保障。实践性在个人与社会的关系上认为社会优先于个人,强调社会发展目标,强调社会历史条件的限定性,个人发展不能超越社会历史条件,个人发展只是促进社会发展的手段。二是价值目标上,理想性强调公益性,追求根本目标达成;实践性以市场功利为导向,关注现实具体目标实现。理想性总是追求长远的、整体的、根本的目标的实现,理想性总是基于教育的本质属性,要求所有的目标不能脱离教育的本质,所有的教育活动必须回归本质。而实践性总是立足于实践,认为目标不仅是建立在想像和愿景的基础上,目标还应当回归现实,即根本目标的实现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逐步实现的,因此,仅强调长远的、整体的、根本的目标是不够的,还必须把根本的目标进行分解,分解成阶段的目标、具体的目标、可行的目标,在当前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下,目标的实现是市场的,功利的。三是价值内容上,理想性追求合目的性,希冀目的实现,以人本发展为标准,追求实现人的全面而自由发展,强调教育性和发展需要;而实践性立足于合理性,依据理性的指引,强调多元主体的斗争与妥协,注重职业性和生存需要。理想性是社会或个人基于自己发展历史、自身需要的类型和层次、所处的社会历史条件基础等,通过对现实实践的背反和超越来提出目的,并努力追求目的达到。这种目的强调教育性和发展需要,加入了自己的希冀和情感,可能是合理的,也可能是不合理。实践性强调社会和个人所有的价值追求立足于实践、面向社会实践,从实践出发,遵循实践理性的要求,强调实践必须依据理性的指引。这种理性重视多元主体的价值诉求,基于利益各方的博弈,注重职业性和生存需要,本文世纪论文网(www.21cnlunwen.com)提供剔除不切实际的浪漫想像。
综上,职业教育取向具有理想性和实践性,不同的哲学基础决定了二者的多元斗争性,理想性指出了职业教育价值取向的多重可能性,实践性强调了职业教育价值取向的现实可行性。在职业教育价值取向不断建构和解构过程中,理想性和实践性不断地实现着背离和统一。
三、职业教育价值取向理想性与实践性统一的可能性
职业教育价值取向的理想性指向理想,对未来充满希冀;职业教育价值取向的实践性立足现实,面向社会生产、管理、服务一线。理想职业教育价值取向为职业教育活动提供了方向指引,实践教育价值取向为职业教育活动提供了有效指导,职业教育价值取向立足于实践同时又超越实践,对实践的背反和超越来源于对职业教育理想的追寻,二者具有内在的统一性,二者统一的基础在于拥有共同的培养目标、实现途径、动力机制和发展追求。
首先,一致的培养目标。基于对默会知识和动作智能的肯定,通过技能型人才培养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是职业教育价值取向理想性和实践性共同的培养目标[5] [6]。即理想价值取向追求人的本真存在,实现人全面而自由的发展,实践价值取向立足技术进步和生产方式变革对技能型人才需求的现实,但在如何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在如何培养技能型人才上理想价值取向和实践价值取向是统一的。原因如下,教育的本质是培养人,作为教育系统的重要类型,职业教育也不例外,也应当以培养人才为中心,这体现了教育根本宗旨的要求,离开了培养人才,职业教育就不能称之为教育。进而,真正搞好职业教育,关键是明确培养什么人才,即职业教育要明确定位。在明确定位过程中需要职业教育既要追寻理想,又要立足实践,实现二者的统一。这种统一性表现在,全面发展的人包括所有的人都得到全面发展而不论其天赋如何,当然包括动作技能见长的人。而技能型人才必须在立足技能的基础上不断地全面发展才能满足社会需求,技能学习只是全面发展的手段或某个阶段。在我国现阶段,一方面是大批中学阶段后再没有机会继续学业,或者有机会接受普通教育却面临不能就业的尴尬,一方面是技术工人的短缺,因此,职业教育以培养技能型、应用型人才,既实现了人人有受教育机会的公平理想,又解决了现阶段社会经济发展现实需求。
COPYRIGHT © 教育论文网
本站部分资料来源于互联网,如侵犯了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将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