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大学作为社会法人机构,能够独立地决定自身的发展目标和计划并付诸实施。在我国高等教育步入大众化阶段,大学数量不断增多,大学层次与类型的分野日渐清晰。但实践中也确实出现了一些与大学本质、大学精神、大学理念相悖的现象与做法,诸如学风浮躁,追逐名利、学术管理行政化倾向严重等。建议现代大学理念为指导的大学治理应做到遵循高等教育发展规律,做到按客观规律办事、建立一种服务性、开放性的大学制度、敞开胸襟,开放办学。
【关键词】大学理念;大学治理;大学自治;学术自由
在大学理念指导下的大学治理结构强调大学自治,尊重大学的学术自由。大学作为社会法人机构,能够独立地决定自身的发展目标和计划并付诸实施。在学术事务中重视教授委员会的作用,强调学术事务应当由教授委员会自主决定。当然,大学自治和学术自由并不意味着完全摆脱政府的干预或控制,大学自治和学术自由是有限度的。
一、当前大学治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应当看到,在我国高等教育步入大众化阶段,大学数量不断增多,大学层次与类型的分野日渐清晰。但实践中也确实出现了一些与大学本质、大学精神、大学理念相悖的现象与做法,其主要有以下一些表现。
(一)学风浮躁,追逐名利
大学本质上是探求客观世界真理,塑造主观世界灵魂,是求真求善的地方。大学精神最终体现为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统一。但在急功近利的社会趋向和浮躁的学术导向下,学术工作出现造假现象甚至不正之风蔓延,一些学者在教学与科研工作中单纯追求数量的扩张,忽视专业素质的内在提高;缺乏原创意识、创新精神、必要的积累和应有的执著,抄袭剽窃他人成果现象屡见不鲜。甚至有学者指出,有的大学已成为“抄袭大本营”、“粘贴大本营”和“www.21cnlunwen.com复印大本营”。学生方面,出现了价值取向迷惘、道德水平滑坡、学习热情下降、考试弄虚作假等现象,违规违纪、名利炒作等问题时而突显。
(二)学术管理行政化倾向严重
一些高校行政权力强势,学术权力式微,甚至以行政权力压制和取代学术权力,学术权力的发挥缺乏正常的保障机制和健康的心理基础。常常是长官意志取代学术管理的规律而居于学术管理决策的核心,各学科领域的专家在学校各项事务管理中的话语权受到削弱。教师处在学校权力与利益分配的最低层次,大学责权利关系失衡。一些教师在业务领域的努力及其取得的成绩有时得不到公正的评价与回报,教师地位的低微使他们难以得到应有的尊重。这种状况导致一些教师在业务上取得成就后不是继续潜心执著于学术事业和科学追求,而是拼命往行政权力岗位上挤,形成教授不教、学者不学、书卷气渐失、蛮横气陡添的不良局面。
(三)学术事务的管理往往受到各种规章制度的束缚,教学活动受到随意干涉,教师的自主权利得不到尊重
教师往往不能根据实际情况和学科专业特点自主组织教学工作,而是受之于所谓教学“规范”徒劳地增加诸多与教学效果无关的环节,过程,教学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受到压抑。如学期末,教务部门为了对学生进行考核,教师必须在规定时间内把试卷和标准答案送至教务部门,而有些人文学科的课程根本不可能有标准答案,理工科的课程也应根据学生的各种能力进行综合评定。课堂教学中要提前做好种种“设计”,泛滥地使用多媒体教学,使教学这一应该充满互动交流、富有人情、教学相长的双边活动,变成了呆滞乏味的一种工作任务的完成。
二、大学治理的对策与建议
以上这些问题,与大学精神、大学理念所体现的价值标准和要求相去甚远,已经严重地影响到教师教书育人的积极性,影响到大学建设发展的内涵与质量,如果任其发展下去,大学必将难以承担其应有的社会责任与学术使命。因此,无论哪种层次和类型的大学,都要努力学习、感知和认真体验大学理念,回到大学可持续健康发展的轨道上来。因此,以现代大学理念为指导的大学治理应当做到以下几点。
(一)遵循高等教育发展规律,做到按客观规律办事
大学理念是大学对自身本质与功能、大学管理运作方式及其效率、大学存在与发展的真理性、规律性认识。大学发展既有适应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经济建设大局的一般外在规律,又有其自身发展的特殊规律。如近代大学理念中的“教育独立”、“大学自治”、“倡明学术”、“倚重研究”等内容,都是带有规律性的教育思想。对于这些宝贵的精神财富,在未来的办学实践中应当继续坚持和弘扬,而不能根据长官意志或一时之需简单随意地加以舍弃。当前一些地方政府及其主管部门对大学的管理存在着主观主义、形式主义和官僚作风,对大学事务管得太多、太细、太死,对大学放权不够。为改变这种状况,建议今后政府及教育行政主管部门设立专家咨询机构,对高校的管理经过专家咨询论证程序后实施,并由直接管理改为间接的宏观规划与指导。这也是贯彻科学发展观的本质要求。大学及其职能部门对教师的管理也要体现“学术自由”的原则,由以行政管理为主转变为以学术管理为主,行政管理主要是做好大的方面的程序与制度建设、信息的搜集与归档以及人财物方面的后勤保障与服务,学术管理也主要是做好服务工作,充分尊重教师学术工作的自由权利,并逐步过渡到以教师自我管理为主。改变有关教师工作的规章制度规定得过细过死的状况,真正变“外行管理内行”为“内行管理内行”,以更好地体现和遵循大学教育和管理的内在规律。
(二)建立一种服务性、开放性的大学制度
大学制度的服务性,是由自主自治派生而来的。大学是培育、塑造人的摇篮,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共同生活于一个知识探索的场所,共同沐浴知识的甘露。教师和学生都是大学服务的对象。特别是学生,是大学服务的重要对象。每名学生都有自己的爱好、兴趣、追求和独立意识,应该享有自主选择课程、选择教师和选择专业的自由和权利,甚至在入学、退学时间上也可以由学生灵活掌握。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在WTO框架下的教育服务贸易概念规定,一部分教育可以从为政府承担的公共教育服务转变为可以被选择的个人消费甚至是投资。在经济全球化大环境下的教育服务贸易,必然越来越强烈地影响21世纪的教育制度。这就不难理解为什么现代大学制度必须具有服务性。大学是整个社会的,应该而且必须为社会提供有价值的服务,这种服务的直接表现就是为社会输送高素质人才。所以,从大学制度来讲,其直接的服务对象首先是学生——保证学生在大学里能够真正成才。这就要求学校不仅要为学生提供足够的知识,还要保证学生在学校学习期间生理、心理发育成长所需的各种必备条件。用传统的话说,就是要保证学生不仅学到知识,还要学会做人。教师也是大学的服务对象,大学不仅有责任为教师提供良好的教学和研究条件,更有责任为教师提供良好的学术氛围,这样才能保证教师作为学者具有独立的学者人格,保证教师在学术上有精深的造诣,从而培养出德才兼备的学生。
(三)敞开胸襟,开放办学
高等教育的统一性和多样性、本土化和国际化,决定了现代大学制度的开放性。我们应把多样化看成发展知识和保护国家与地方文化特性的先决条件。一个国家如果毫无批判地套用外国的大学教育模式,对其学术和知识的发展是极其有害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于1993年在法国巴黎举行27届会议,正式通过《关于承认高等教育学历和资格的建议》,正是基于高等教育国际化和多样化的理念。高等教育的国际化对保证高等教育质量是非常重要的,因为高等教育质量的提高有赖于学者国际间的流动和交流。高等教育的多样化在于强调各种文化和民族之间在相互尊重高等教育统一与多样性的基础上,更加和善与相互了解。所以说,构建一个开放性的现代大学制度,有助于推动现代大学朝着高水平和高质量方向发展。蔡元培先生正是将西方现代大学制度与我国深厚的文化传统完善地结合起来开一代风气的典范,并由此建设了一个使中国大学走上现代化之路的北京大学。现代大学制度本身是社会历史文化的再现,不同的社会历史文化为大学制度提供了不同的文化特质。大学理念是构建现代大学制度的先导,现代大学制度是实现大学理念的保障。只有先进的大学理念才能催生先进的大学制度,只有建立健全先进的大学制度,才能真正建设世界一流大学。
参考文献:
[1]郭卉.反思与建构:我国大学治理研究评析[J].现代大学教育,2006(3).
[2]李福华,尹增刚.论大学治理的理论基础——国际视野中的多学科观点[J].比较教育研究,2007(9).
[3]李福华.高等学校人才柔性流动的问题及其治理[J].江苏高教,2010(6).
[4]戚兴宇,陈谦明.现代大学发展与政府角色的新定位[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10(4).
作者简介:侯爱民(1960—),男,教育硕士,北京经济管理职业学院学生处副研究员。
COPYRIGHT © 教育论文网
本站部分资料来源于互联网,如侵犯了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将其删除。